万年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代长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规范,是当时世界 [复制链接]

1#

大唐长安城,是在隋朝新都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第一大城市。

当年隋文帝因为嫌弃汉长安城里的水又咸又苦,就在“子龙首山南”兴建新都大兴城,首先是修建城墙把地圈起来,在城内修建皇帝居住的宫城,再修建安置百官的“子城”,最后修筑外郭的坊市安置百姓。

唐朝创立之后,继续不断修建扩建长安城,历时五十多年,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才算基本完工,全城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与之相比,汉代长安城35平方公里,明代西安城不过8.7平方公里。

长安城里的街道可以分为三种,一种在皇城内,第二种在城郭内,第三种是在各个坊市内。

长安皇城位于长安城的中心位置北侧,总面积5.2平方公里,有南三座、东西各二座共七座城门,街道有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共计十二条大街分布在皇城内部。大唐*府所有部委办公都集中在皇城内,还有驻*的场所,再北是宫城,皇城和宫城是整个大唐的*治中心。

“皇城各街,皆广百步”,大约每条街宽米,并且最北宫城前的第一横街还要更宽一些,是举办重大仪式时百官和来宾等候的地方,相当于现代北京的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

这些街道的存在,使得整个皇城显得非常开阔,毕竟七条横街总宽度就达到1公里,五条竖街宽度超过米,而整个皇城的南北不过1.8公里、东西2.8公里,道路差不多要占皇城面积的接近一半。

(皇城和宫城)

长安外郭城东西南北各有三座城门,城内有东西十四条街、南北十一条街,共计二十五条大街,全部正南正北排列。其中朱雀大街是整个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宽度—米,从最南的外郭城明德门一直到皇城的朱雀门,再到宫城的承天门。其中明德门可以算是长安城的主城门,五个城门洞各宽6.5米,但只有最外侧的两个门洞平时允许人通行,中间门洞是重大仪式皇帝出行专用。

朱雀大街和其他三横三纵联通长安城东西南北各个城门的大街统称长安六街,是长安城中的主干道。

皇城内的街道宽度都是百步,外郭城内主干道宽度也在25米—米不等,唐人看来还是很大气的,现代城市的街道很少能达到百米以上宽度。

外郭城最北的横街从开远门贯穿皇城,与皇城第一横街联通,延伸到通化门,是东西向的第一通道。开远门是西行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个有名的“西极道九千九百里”石碑就立在那里;

外郭城第二横街在金光门与春明门之间,是长安城东西方向的中轴线,这条街北侧是皇城、宫城,南侧是东西两市和平民居所,是分隔长安权贵和平民的标志,宽度米。金光门外是唐朝处决犯人的所在;

外郭城第三横街连接延平门和延兴门,基本上是平民的通道,也是主干道中最窄的一条,延平门外是墓葬区。

外郭城被这些道路分隔成一百一十个坊市,都是有独立围墙的封闭式建筑,有两个或者四个坊门,就如一个一个小的城堡,一旦有变,可以在长安城中打巷战。

坊门间有道路联通,一般宽度在15米左右,是坊内的主要通道;

坊内各个建筑与坊内大街联通的是“曲”或“巷”,一般宽度2米,和坊内大街共同把整个坊分为十六个小区域,分布着官邸、寺观、民宅等各种建筑。并根据方位、长度、标志物、居民姓氏或者籍贯、职业给这些小的街道起名字,比如某人住某坊十字街西之北东曲/短曲/深巷/新罗曲/刘曲/毡曲等;

东西两市的情况稍有不同,各有八个市门,四条大街把东西两市分割成井字型九个区域,每个区域是边长米左右的正方形,东市道路宽度30米,西市道路宽度16-18米,当时的东市比西市要繁华的多,东市富贵人多,西市胡子多。

长安城里还有四条水路,与城外的绕长安八水联通,但根据历史记载,只有延伸到西市的一条通道可能有运输柴薪的作用,其余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交通作用,更多是景观和满足城内用水的需要。

唐人在长安的交通工具是有明确规定的,尤其是车辆,各级官员的车辆和驾马、牛数量都有明确规定,但可低不可高,“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皇帝和亲王、公主可以坐马车,其他官员只能坐牛车,后来大家都图省事儿就索性骑马。

初唐时期,规定宫中女子骑马要全身遮挡,叫幕离或帷帽,就是避免别人看到。到了盛唐时期,风气开放,宫中女子戴“胡帽”,不再遮挡,甚至有的索性就穿男人的衣服。

武则天身为一个女子就愿意乘辇,李世民有张著名的步辇图也是坐在辇上会见吐蕃大相禄东赞。与辇类似的是肩舆,又称“檐子”,是后世轿子的前身,用竿抬,周围没有围挡,这是大户人家妇女比较流行的一种出行方式。

虽然唐时养马近百万匹,但普通百姓一般都以驴子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长安城中还有专门租赁驴子的商户,已经成了一个职业。其他骡子、骆驼、牛也是可选的平民交通工具;

驴车、骡车、骆驼车既可载人又可运货,并且应该没有身份级别的规定限制,这应该是富商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毕竟有些人不适合骑马;

货运大多以牛车、驴车为主,白居易的《卖炭翁》讲的就是卖炭老人牵牛车到长安城卖炭;

由于水路运输在长安城中并非主流,也没有乘船往来或者运输的记载,只能认为长安人不把船当做交通工具了。

城门坊门是有开放时间的,日出时五更三筹击鼓开门,日落击鼓四百声关城门,街道上禁止行人,再击鼓六百后关闭坊门。但也有例外,比如*府官员有公务的、百姓婚丧嫁娶的,这些允许日落后通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按*事化管理的方式逐渐被破坏,长安城中甚至出现了夜市,城内门禁管理基本上名存实亡;

进出城门是有明确规定的,左入右出,据说是初唐贞观名相马周制定的规矩。但走在道路上好像没有规定单侧通行,只有“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处罚是“违者,得笞五十”;

具体管理由各级部门负责,按行*区划以朱雀大街为分界线,长安东城归万年县,西城归长安县,白天由左右金吾中郎将巡查,夜间由左右街使率领巡街武侯骑马巡查;

交通肇事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是要赔偿或者受刑的,但比一般斗殴杀伤或者毁财要减一等;因为马匹受惊没能制止的,可以减两等,并且可以出钱赎罪;

对于乘驾交通工具对外抛物的也有处罚,同样比斗杀减一等。行人如果扰乱社会治安,比如说谎有猛兽出没的,直接杖八十,造成损失的减等处罚;

对于不走道路翻墙的,根据翻的墙也有不同的处罚,皇帝宫殿的墙最重,宫城墙其次,外郭城最轻,从直接绞刑到流放二年半递减。

唐代长安城最大的缺陷应该是并非为商业发展服务而设计,*事用途和*治中心城市才是设计者考虑的主要内容。但是,当敌人已经打到长安城下的时候,再完美的堡垒城市都已经失去意义,这也是大唐最让人着迷又让人伤心的地方。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