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安十二时辰角色历史原型导读,一篇文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马伯庸老师的《长安十二时辰》中,根据唐朝历史写了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了,不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极为还原真实的历史。

很多人写历史小说为了表现一个历史人物的人格,往往去贬低另一个人,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妥的,完全改变了人物的历史属性。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人物都是按照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来设置的,这个人物在历史中是什么样的,史学家是如何评价的,他的属性是什么样的,形象是什么样的,他在剧中就是什么样的,虽然会经过“添油加醋”的处理,但是没有违背人物历史固有的属性,甚至连这个人物是什么时间死的,怎么死的这些细节都没有改变。

因此,这一部剧不但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故事,还让大家在这个故事中了解历史人物,所以,我策划了这期《长安十二时辰》人物历史原型导读。

圣人——唐玄宗李隆基

在古代时候对皇帝的称呼很多,圣人就是其中之一,隋朝时期隋文帝被突厥尊称为“圣人可汗”,从此圣人称号也是皇帝的尊称之一,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还被称为“二圣”,唐高宗和武则天同时执*时也被称为“二圣”,比较有意思的是,岳飞为了北伐曾经也打出迎回“二圣”的口号。

由此可见,圣人是一种极大的尊称。

剧中的圣人毫无疑问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开篇中讲到年号为天宝三年(公元年)正是唐玄宗的年号。

唐玄宗的年号有三个,分别是先天、开元、天宝。

先天作为年号是李隆基刚刚即位,还没有真正亲*,持续时间较短,李隆基取得*权后改年号为开元,意为扫除旧气象,开创新纪元。

后世将这段年号成为开元盛世,以表示对李隆基勤*三十年的认可,然而在公元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九年,李隆基同辈的两个兄弟先后去世,李隆基担心也被带走,再加上当时李隆基认为自己实现了所有的执*目标,可以开始享受生活了。

于次年年改年号为天宝,大概是要颐享天年。

从开元到天宝,不止是年号的更改,也是执*者心理的一种变化,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天宝十五年李隆基也在马嵬坡兵变后被太子李亨遥尊为太上皇,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天宝三年正好是李隆基60岁的时候,用剧中人物的说法:不太中用了,跟其他皇帝一样,疑心病重,担心太子势力太强。

剧中发生的事情应该算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执*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预警,只不过没有被唐玄宗吸取教训罢了。

太子李玙——唐肃宗李亨(曾用名李玙)

在剧中太子露面的次数不算太多,然而却是重要的支线剧情之一,围绕唐朝最高权力的争夺一直是剧中的焦点。

李亨是在开元二十六年的时候被立为太子,到天宝三年的时候,正是李亨遭受*敌打压的时候。

在原著中李亨对李泌说的一句话是相当有意思的:“你知道,大唐的太子,可从来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这句话是相当有内涵的,往前追溯,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杀了太子李建成而夺得皇位,而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最后被逼造反,到了李治的儿子,李贤、李显的太子生涯也不是十分容易的。

由于唐朝初期皇位继承总是出现问题,到后来几乎就形成了“防火防盗防太子”的*治生态,在这样的形势下,李亨成为李隆基的太子,当真是如坐针毡。

从李亨当选太子之后,朝中对李亨的抨击就从来没有中断,大概是李隆基害怕李亨太子*治集团形成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故意纵容那么抨击太子的人。

其中宰相李林甫就曾对李亨进行*治陷害,致使李亨不得不与自己的妻子断绝关系,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李亨的太子生涯一共经历多次*治大案,两次婚变,当得是无比艰难了。

李亨也正是在这样的斗争中不断加强自己的内心,以适应斗争的环境。

对于安史之乱后的马嵬坡之变,很多人认为压根就是李亨策划的,通过这次兵变李亨全面肃清了自己的*治敌人,在与李隆基“分道扬镳”之后就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心狠手辣也是李亨的*治形象,李亨即位后的第二年,通过“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的约定让回纥兵帮忙收复的,正所谓,人心不狠,压根站不稳。

右相林九郎——李林甫

在剧中,李林甫可是一个重要的反面人物,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主,最令人诧异的是,圣人竟然将天下大权让给李林甫,让其代为执*,这一点符合晚年时候李隆基的昏庸做派,大部分的老年皇帝都是一个德性,宁愿相信宠信的官员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

后者有乾隆宠信和珅,即使禅位当太上皇,也将国家**交给和珅处理,嘉庆只能当一个傀儡皇帝,而和珅是“二皇帝”。

前者应该就是唐玄宗了,从开元24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担任宰相开始,李林甫独揽朝*达19年,是玄宗时期宰相任期最长的人,正是因为唐玄宗的宠信,李林甫变得肆无忌惮。

因为在开元二十六年李亨被立太子的时候,李林甫并没有拥立李亨,而是劝说唐玄宗立寿王李瑁为太子,然而唐玄宗最后却立了李亨。

在古代立太子的时候,都有一种拥立之功,属于一种*治站队,如果站错队了,那就代表*治生命的结束。

很明显李林甫是站错了队,为了弥补这次错误,李林甫想到的不是讨好太子,而是决定扳倒李亨,对此施加*治陷害,最终形成李林甫与太子李亨*治集团的针锋相对。

李林甫当*期间,大肆排除异己,导致朝*混乱,尤其李林甫主张重用胡人,最终导致安禄山权势膨胀,最终引发安史之乱,是唐朝著名的奸臣。

李林甫之所以能够在玄宗一朝如此嚣张跋扈,主要是因为李林甫在言谈方面确实很厉害,对于要扳倒的人,往往能够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口蜜腹剑”这个词最早就是用来说李林甫的。

李必——一代名相李泌

作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重要人物,靖安司司丞李必是一个较为关键的人物,少年老成,穿着打扮像修道之人,说话时候有很多装叉的成分,但是看了历史你就知道,李必是有装叉的资本的。

李必就是李泌,是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在唐代中期是一个较为传奇的人物。

李泌在年幼的时候就通晓道家学说,被誉为“神童”,开元十六年的时候,李泌就受到唐玄宗的召见,进宫的时候唐玄宗正在与燕国公张说下棋。

天子令张说、李泌二人以“方圆动静”为题吟棋。张说写的是:“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而李泌则开口说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唐玄宗因此很高兴,让李家对其善加抚养。

年纪轻轻的李泌不仅得到唐玄宗的青睐,就连当时的朝中重臣张九龄都十分赏识他。

天宝年间,已经成年的李泌向唐玄宗献策,唐玄宗因此召其入朝担任待诏翰林,供奉东宫,李泌因此与太子李亨想交甚好。

这也是《长安十二时辰》的重要背景,李泌在天宝年间因为讽刺杨国忠和安禄山而被诬陷,最终隐入深山,而天宝三年的时候,朝*还掌握在李林甫的手中,李亨和杨国忠还没有站在对立面。

安史之乱后,李泌复出帮助李亨重振朝纲,李亨在灵武即位后一直待在李亨的身边,帮助他平定安史之乱,虽然李泌未担任丞相,但是却被人称为“权逾宰相”。

到李亨去世后,唐代宗和唐德宗两代皇帝都十分器重他,古代有三朝元老的说法,李泌在中唐时期堪称是四朝元老。

当然,剧中的李泌只是年轻时期的李泌。

何执*——贺知章

贺知章的诗我们读过,他的人生我们未必了解。

中学读书的时候,我们学习古诗主要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当然,也有一些看似不入流的诗人,作为绿叶映衬,比如贺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估计让大部分读者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剧中出现在靖安司的那个老者何监其实就是贺知章。

贺知章在剧中作为靖安司的真正长官,而李泌不过是副手,从剧中贺知章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可以看出,贺知章还是很厉害的一个角色。

虽然后世对唐代文学推崇李杜,但是唐代压根就不是垄断性的文学,而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文学盛世,有李杜,还有更多我们知道的或多或少的文人。

贺知章不止在文学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实际上贺知章不仅仅是文学家,在*治上的表现绝对比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样负责人的多。

贺知章虽然以诗文书法而留名,在唐代*治史上也是能够记载史册的,隋唐实行科举以来,在唐代逐渐成型,但是考中进士还是相当困难的,贺知章在武则天时期考中状元,入仕为官,贺知章的*治生命主要是在唐玄宗的开元期间,开元十年参与修书,开元十三年担任礼部侍郎,后调任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也就是李亨被立为太子的那年,贺知章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在剧中,贺知章是一个喜好饮酒,风流潇洒的人物,这一点也是贺知章的真本色,贺知章年龄比李白要大,因为看好李白的诗文,与李白成为忘年交,后来更是向唐玄宗引荐了李白。

天宝三年,贺知章已经86岁,在剧中贺知章因病跟唐玄宗请辞,唐玄宗准许,这一点完全符合历史,贺知章也在这一年回乡没多久就去世。

郭利仕——高力士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郭利仕作为宦官的身份出现,其实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高力士,是唐代有名的宦官。

在剧中,在张小敬闯长安地下城与葛老谈判的时候,郭利仕逐渐浮出水面,葛老为了抓住郭利仕的把柄,曾经暗中调查郭利仕将宫中的精美器具偷出。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高力士的确喜欢精美的雕饰,然而要说偷皇宫里面的宝贝就不知道了。

高力士幼年入宫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统治期间地位达到顶点,我们一直都以为明朝时期的宦官参*比较严重,其实在唐朝时候也一样。

高力士不但是太监,还掌管*队,曾经帮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后来被唐玄宗封为骠骑大将*。唐太宗曾经说过: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

当时朝廷想要进呈奏章,都要先送到高力士处,有一些小事高力士就代为解决了,这种权力是相当可怕,大臣想要升官,攀附高力士就是最佳的捷径,只要高力士在唐玄宗面前美言几句那就是高官厚禄,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大臣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人皆因此而获将相高位。

李亨在东宫时,称其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呼阿翁,驸马们称其为爷。

高力士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跟他为人处世机警,谨慎有关,擅长随机应变,观察形势气候,正是如此才能够得唐玄宗的信任,剧中,李泌为了打动郭利仕救出张小敬,说了一句:如果什么都容易,那还叫什么选择?

也算是按住了高力士的死穴,为此高力士也算是为大唐搏了一把。

马嵬坡兵变后,李亨登基,高力士被人设计陷害被流放,后来当得知李隆基驾崩,情绪激动吐血而死,后世称其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张小敬与姚汝能的历史原型

在剧中,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都被稍作修改,以防止出现虚假历史的情况,但是其中的两个较为重要的主角和张小敬,和男二姚汝能却都是历史本名出镜,原因就是两个人并不是在权威史料中出现的人物。

倒是有点野史的味道。

《长安十二时辰》本身就有点像古代一个事件一天的纪实,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以第一视角来记录或者表达,那么会更具有亲和力,马伯庸老师大概就选中了姚汝能这个人。

关于姚汝能在剧中设定的人物是大唐名相姚崇的孙子,但是家道中落,在剧中的职位是太子左卫率,按照相关资料显示,太子左卫率属于东宫的属官,官阶在正四品以上。

这个人设其实是剧方违背原著进行的一个修改,其实是一大败笔,我在文章当中说过,张小敬作为不良帅只是一名胥吏,根本不是官员,其杀死的上司县尉不过是八九品的官员。

而姚汝能如果作为一名正四品的官员,还要跟在一名小吏的身后当跟屁虫,那还有没有将我们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当一回事,我们两千年的文化糟粕,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官吏不平等,编剧一下子就给搅和了,完全是历史硬伤。

在原著中,姚汝能也是小吏,其人生梦想就是跟张小敬学一点缉捕盗贼的本领,然后在有生之年能够当上一个县尉以光宗耀祖。

在历史上,姚汝能是一个连生平事迹都不详的官员,唯一记录的一点就是曾担任过华阴县尉(水浒中史进是华阴县人,史进造反的时候,华阴县尉来捉,结果被史大郎吓跑了),很明显马伯庸老师在原著中的描写应该是符合历史原型的。

前面已经说到,姚汝能必然是这一天的亲历者和记录者,因为张小敬就是出自姚汝能在《安禄山事迹》中。

在剧中,姚汝能也说过,要写一本小说拿到黑市上卖。

《安禄山事迹》实际上就是一本具有文学性质的作品,这就是我说张小敬是野史中人物的原因,张小敬这个人物在正史当中并没有记录,只有在姚汝能的小说《安禄山事迹》中记载,张小敬在马嵬坡射杀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

而在正史上关于杨国忠的记载则是被乱兵杀死。

张小敬的形象在正史没有过多的记载,这样才方便作者加上主角光环,从历史人物形象中来说,张小敬射杀杨国忠为民除害是一名骑士精神的人物,马伯庸老师让他当男主角也就是这个原因吧!

张小敬在剧中被设定的人物背景是,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在当兵期间是一名出色的弓弩手,担任不良帅期间善于使用弓弩,想想这都是为日后能够射杀杨国忠做铺垫啊!

元载与王韫秀的历史原型

大概是为了让剧情更加丰满,马伯庸老师在剧中加入了元载与王韫秀这对“活宝”。

元载这个人物的演员我印象尤为深刻,在新版《射雕》中将小人段天德饰演的是惟妙惟肖,而在《少帅》中竟然扮演了奉系*阀中的杨宇霆。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元载出场就是搞笑的,剧中设定其实一个一心想要攀龙附凤的心机男,当时竟然说了一句,看看三品以上官员谁家中还有女儿未嫁,守寡的也行。

结果元载从封大伦处发现了王宗汜(历史原型是王忠嗣,河东节度使,是大唐名将)的女儿王韫秀,元载当即使出浑身解数,以英雄救美的姿态救出王韫秀,两人最终产生好感。

当然,这大概也用调侃的意味解释了作为大唐名将女儿的王韫秀为何会嫁给家境贫寒的元载,因为元载的身世不明,家境贫寒能够取得王韫秀一直都是历史上的谜团,因为在古代时候,门当户对是最重要的择偶标准。

元载和王韫秀结婚后,因为家穷一直住在王忠嗣家住,在古代丈夫住到妻家是被人看不起的事情,即使是放到现在落后的农村,上门女婿在家庭地位都比较低,饱受王家的冷眼和歧视。

元载最终写了一首《别妻王韫秀》,在诗中深情款款的写道:“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然后到长安求取功名。

王韫秀见丈夫离开,写下了著名的“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的诗句也同元载一同赴长安,这里就和剧中的人物关系不一样了,天宝元年唐玄宗征求精通道家学说的人才,元载因为“尤好道书”考中进士。

忘记说了,王忠嗣和李亨关系很好,李林甫曾经就以此为借口,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为帝,遭到唐玄宗的忌讳,先是将其贬为汉阳太守,天宝八年暴毙而死。

正因为如此,尽管在剧中元载是李林甫一派,站在李亨的对立面,实际上在李亨即位后,估计看在王忠嗣的面子上对元载是很照顾的,李亨死后,元载又得到了宦官李辅国的照顾,在代宗时期拜相。

当然,元载是典型的小人,李辅国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毕竟是推举元载上位的人,但是元载还是参与到扳倒李辅国的行动当中,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最终将朝*中的*敌全部清除,并且也开始大权独揽,忘乎所以。

元载大权独揽后因为贪赃枉法遭到唐代宗的不满,大历十二年被赐死。

关于王韫秀后来还有说法,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元载被赐死后,王韫秀应该被投入到掖庭当中当做奴隶,但是王韫秀却表示: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坚不从命!最后被活活打死。

实际上根据史书记载,元载被赐死后,妻子王氏也一并被赐死。

其它人物的历史原型

程参——岑参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在中学的课本上,我们学习了岑参的著名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应该都是大家熟读的名句,岑参之所以会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大概是因为岑参是在天宝三年中的进士。

崔器——崔器

崔器在剧中的表现算是一个比较令人讨厌的角色,为了实现自己和兄长的长安梦不择手段,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目前还处于黑化阶段,有人说他后来会洗白,从历史原型来看应该是的。

崔器是以明经入仕,天宝六年的时候担任万年县县尉,从这一点来说,崔器也不是旅帅,压根就是一个小吏,或者不入流的官员,后来升任为县尉,后来担任监察御史。

崔器性格较为残忍,安史之乱后,唐*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时候,崔器向唐肃宗李亨建议将投降官员全部按法处置,遭到大臣的反对,最后没有实现,这大概就是崔器的人物形象。

篇末

限于篇幅和目前出现的人物,本文就写道这里了,在后续我可能会详细的讲解每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也可能不讲,看状态吧!夏天太热,电费太贵,空调打不起。

由于篇幅较长可能会出现错别字和语句错误,还请大家谅解,毕竟一篇将近七千字的文章,检查起来也是相当麻烦,尤其是在这闷热的夏天,我的火气也很大,实在是校正不过来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