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宜春印象北门 [复制链接]

1#
治疗女性白癜风疾病 http://pf.39.net/bdfyy/tslf/170706/5522613.html

我的宜春印象●北门

老宜春的城北,因秀江河与北门岭上一带山丘之间地形局限而呈带状形,城南城北以秀水为界泾渭分明。六七十年代以前的秀江河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深处河沙堆积似滩,浅处水草丛生成片,鱼虾乱穿梭,鳖龟可常见。一到水温适宜季节,游泳者云集上千,分布在各个码头。多时如水饺下锅,少时似蜻蜓点水。花生厂下河边的打米厂从水边架着一架大水车,水车轴伸在屋里,就着河水流动带动水车旋转之力打米,直到六十年代末期有了打米机替代才停止了水车转动。

老城北沿秀江河东西走向,南岸上游从老秀江桥往下游二三百米基本无建筑物。从重桂路北路口到河边叫野猪河下处有个供人们日常挑水,洗涮物品的码头。从码头往下游到下街北口是一条傍城墙而建的小街道,两边是居民老式板房。靠河一边的房子都是吊脚楼,房屋架构在河边水上。河风常年吹拂,空气特别通畅清新。后老城改造时街道被拆除,只在靠城墙一边重建一些仿古建筑,名曰仿古街。

下街(文革期间改为解放路)南起中山路北至秀江边,北头岸边是一个高大的城门洞。城门洞下有一条卢祝路,东连王子巷,西接雁婆街。传说卢祝路是因当年卢祝二仙降伏了秀江河里水*不再祸害人类,后人们为永久纪念卢祝二仙而命名此路为卢祝路。下街在八十年代前是宜春城内同鼓楼步行街一样最为热闹的街道。街边的秤店,国营菜市场,废品收购站,食杂店,副食品店,小百货店,理发店,油纸伞店,打锡店,裁缝铺,鞋店,弹棉店,蔑器,棕绳,铁匠,补锅,酿酒,染布等等五花八门,充盈满目。城门洞顶部上面有一个六十年代建造从下街搬迁上去的豆腐社,每天制作豆腐供应市民之需。当时豆腐也需凭票购买,每人每月一张票,可购买豆腐十块。当年“文革”时期因抓革命到处停工停产而导致全国物资特别匮乏,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品特别紧缺,以至于几乎所有物资都要凭票购买。居民每月凭粮油证领取各种票证:豆腐票、肉票、布票、棉花票、糖票、香烟票、煤炭票,煤油票等等。凭粮油供应证领取奖券后改为登记固定购买每人每月粮食二十多斤,茶油或菜油半斤。每月须凭计划搭配红薯丝掺和着大米蒸饭吃。因食物缺乏,计划粮食普遍不够吃。甚至时常找关系买细糠蒸窝窝头吃,如果发现有私下交易买卖黑市粮食行为的,会被抓到街道,居委会和所在单位以倒卖粮食扰乱粮食市场破坏社会主义罪批斗。火柴、蜡烛、盐、酱油、豆豉、干辣椒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必须凭粮油供应证登记限量购买。这种票据是当时那种情况下的历史产物,成为史上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千古奇谈。

下街废品收购站旁一条小巷是通往大坪里的上棋盘巷,当时的食品公司屠宰场就在小巷中。大坪里另有一条通往王子巷的小巷叫下棋盘巷。下街城门洞外秀江边是大北门,是宜春城出北城门外的两大门洞之一。下街北洞口外相对应的是东头王子巷延伸而出的小北门。小北门与大北门遥遥相对。王子巷出到小北门有两个城门洞,记得其中一个门洞上刻有“秀江门”三个字。

大北门外有一垛古城墙,东起秀江门,西至仿古街,绵延上千米。连接大北门与小北门的城墙下是一条河堤通道。王子巷南起中山路,对着沙子巷口,北至秀江门,也是老宜春九街十八巷之一。在五十年代前与下街一样是过秀江通往北门的重要途径。那巷子为何名曰王子巷?因早先不知何年代,小巷中(距离中山路口五十米左右处)曾住着一户人家,家主是当朝王子,后代又在王子住所对面修建了个朝拜的小庙宇,故后人称王子住所为王子庙,称小巷为王子巷。早年间,王子巷的北头有一座古石桥连接秀江两岸,据记载那是元朝就有的,叫广济桥。南唐保大四年(年),变镐任袁州刺史,增修城堞广济桥毁,始建浮桥。称为永济。后复重建石桥因战乱再度被毁。自彼时起,宜春城区南北交通开始以浮桥为主。六七十年代还能看到一个残余老石桥墩在离南岸不远的河道中。年7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兵临宜春城,国民**炸毁浮桥西逃,解放*工兵迅速架起竹木便桥,大部队顺利进城,宜春解放。

秀江桥是年才由前俄罗斯人建造的。五十年代初期城里人过河只有浮桥,涨水时南北交通靠渡船摆渡。记得我小时候还乘渡船去过秀江北门,每趟五分,来回一毛钱。渡船只两边有座位,站在中间的人拥挤着站立船上,风吹浪起时,人人战战兢兢,摇摇欲坠,互相拉扯相拥。除了涨大水,浮桥就是宜春城中心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早先的浮桥是平的,乍一踏上浮桥,整个人感觉就有些摇摇晃晃。这也难怪了,浮桥本身就是由些木船架木板组成,再在两边各栓一条粗铁链用以加固,就成了座步行桥了。人走在上面,难免飘忽不定,走起来很有些凌波微步的感觉。实际上,如果遇上雨雪天气,桥面有些湿滑,这时候要过桥,心里还是有些打鼓的。特别是有风的天气,整座桥都被风浪抛起放下地晃动了起来,此时人独自过浮桥是要点勇气的。虽然如此,也大大方便两岸人们的出行。但上下游经过的客船和打鱼、放鹭鸶鸟、捞沙子的船只经过时,还要等守桥的值班艄公解开铁链,掸开浮桥才能通过。直到七十年代后浮桥有了中间一小段拱形桥,再后来有了水泥步行桥才彻底解除了艄公的沉重负担,免去了这个工作环节。每逢夏天,浮桥上特别热闹,成天都有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和儿童从浮桥栏杆空隙处翻过,站立船头,一跃而起纵身水中,手划腿蹬仰游潜泳。八十年代初期前,社会上还没有影剧院以外的公共娱乐场所供人们业余时间消遣,连进入仅有的一个公园都不得如愿。因此日落*昏晚间饭后,来浮桥上吹风纳凉的,拉家常的,男女小青年约会谈恋爱的,更是人潮如织,川流不息。

秀江桥是年才由前俄罗斯人建造的。五十年代初期城里人过河只有浮桥,涨水时南北交通靠渡船摆渡。记得我小时候还乘渡船去过秀江北门,每趟五分,来回一毛钱。渡船只两边有座位,站在中间的人拥挤着站立船上,风吹浪起时,人人战战兢兢,摇摇欲坠,互相拉扯相拥。除了涨大水,浮桥就是宜春城中心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早先的浮桥是平的,乍一踏上浮桥,整个人感觉就有些摇摇晃晃。这也难怪了,浮桥本身就是由些木船架木板组成,再在两边各栓一条粗铁链用以加固,就成了座步行桥了。人走在上面,难免飘忽不定,走起来很有些凌波微步的感觉。实际上,如果遇上雨雪天气,桥面有些湿滑,这时候要过桥,心里还是有些打鼓的。特别是有风的天气,整座桥都被风浪抛起放下地晃动了起来,此时人独自过浮桥是要点勇气的。虽然如此,也大大方便两岸人们的出行。但上下游经过的客船和打鱼、放鹭鸶鸟、捞沙子的船只经过时,还要等守桥的值班艄公解开铁链,掸开浮桥才能通过。直到七十年代后浮桥有了中间一小段拱形桥,再后来有了水泥步行桥才彻底解除了艄公的沉重负担,免去了这个工作环节。每逢夏天,浮桥上特别热闹,成天都有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和儿童从浮桥栏杆空隙处翻过,站立船头,一跃而起纵身水中,手划腿蹬仰游潜泳。八十年代初期前,社会上还没有影剧院以外的公共娱乐场所供人们业余时间消遣,连进入仅有的一个公园都不得如愿。因此日落*昏晚间饭后,来浮桥上吹风纳凉的,拉家常的,男女小青年约会谈恋爱的,更是人潮如织,川流不息。

秀江以北,最老的街道因秀江河得名秀江路。东西走向全长八百米左右。从上游秀江桥边到北门岭下为上水关,北门岭下往东三百米左右为下水关。整条街一色的青石板铺路,青石板因两边屋檐滴水常年冲洗显得凹凸不平,再经年深日久来往路人脚板的磨砺,青石板却也光滑铮亮。夏天很多人走在这光洁的路上都是赤着双脚的。街道两边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是北门最繁华的去处。靠河的一边同样是清一色的吊脚楼。到晚上,这段路虽没有路灯也不会漆黑一片,人们就着两边商店住户敞开的大门透出的灯光,行走其间,影影绰绰的黑暗中倒也别有意趣。印象中,老北门除浮桥头是个大码头外,只有五六个小码头,由街道通往每个河边码头都要沿着吊脚楼下二十来个石板台阶。吊脚楼上人们的用水直接用吊桶在河里吊上去。夏天到了,家家户户打开木门窗,吹着河风,观赏景色拉家常,摇着蒲扇纳风凉。

01

下游的吊脚楼尽头处,记得有一个篾器社,河里漂的,岸上放的都是竹子。隔壁有一家蚊香厂,制作那最原始的蚊香:用锯木屑拌粉(一种很呛鼻的剧*杀虫粉),外面用草纸做一个纸筒子,中间插一根稍长的竹签,把拌好药的木屑倒入纸筒子裹紧包好,每支售价三分钱。蚊香厂隔壁,一家制造船只维修浮桥的造船厂,造船厂大门口屹立着一对大石狮子面目狰狞,威武霸气,可惜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砸碎。秀江街尽头是扎粉加工厂,专制手工土扎粉(当年还没有机制扎粉)。厂里厂外,到处都搭着竹排架子。不论春夏秋冬,每到天气晴朗,到处排满了暴晒的扎粉。市民购买0.28元一斤。粮食紧张时一斤三两早米加一毛钱兑换一斤扎粉,晚米不换。每逢夏季,厂子周边数百米范围都是馊味呛鼻。但在当时那年代,物品匮乏,除了一日三餐,基本见不到辅食,零食,所以当时的扎粉倒是民众不可多得的美食之一。如今闻名于市的万载罗城土扎粉,其实就是最早的宜春土扎粉的手艺传承。

02

扎粉厂下游不到一里路的秀江河中间是闻名遐迩的状元洲。七十年代之前,状元洲还是荒岛。以前的河面较宽,状元洲也没有圩堤,面积不如现在大,整个洲呈鸭子型,民间老辈人说状元洲是鸭子化成的,无论秀江水位涨水多高,状元洲从未被淹没过,真可谓是一块福地。状元洲因有过卢肇隐居读书考取状元而得名。

03

因地势关系,北门除了沿河古街,最主要的就是北门岭下(现高士路)和上水关的石神巷以及下水关的彭家巷,大成巷。秀江桥头附近即上水关的尽头是一条乡间小路直通化成岩,山头上的化成寺破败不堪。远远望去,寺院一角屋顶若隐若现,沉寂凋零。宜春化成寺(简称“化成寺”)的前身为两个佛寺的合成:上岩叫开化院,下岩叫惠昭院,距今已经有多年历史。宜春作为禅宗圣地,千百年间城区庙宇如恒河沙数,且朝拜者众,但论及收入古八景的禅寺,唯有化成一寺而已。原因无他,惟其所处的化成岩区域,山野清奥,叮渚碧幽,既带着“水碓无人昼自春”的野旷,又背负着“篷背鸬鹚晒夕阳"的寂寥,历来为城内居民闲游信步的绝佳所在,其所受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